观察硅谷、筑波科学城等全球***科创中心,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坐拥湾区、背靠校区。崛起于上海闵行的“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独享黄浦江***湾和杭州湾江海“两湾”优势,比邻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国内知名高校,无疑是这种成功模式的后起之秀。 坐拥湾区,自然就得地利之便,各类要素因此而汇聚;背靠名校,有的是人才富矿,科研成果源源不断。不得不说,零号湾确实是一块创新创业的宝地。
在这里,人财物加快集聚,产学研一体发展,创新项目令人目不暇接; 在这里,技术成果转化更快,产品服务迭代更快,高新技术让人赞不绝口; 在这里,科技让投资实现循环增益,市场为人才提供创业舞台,到处都是匆匆而坚定的脚步,所见不乏专注和自信的神情。
“零号湾”这个名字可谓别具创意,既象征着创新创业“从零开始”,也意味着园区校区真正“零距离”。
零号湾公司总经理张志刚,是上海交大***个离岗创业的教师,也是***早来零号湾从事创业服务的人,他的名片和微信名标注的都是“1号服务员”。张志刚感慨地说,2015年6月零号湾正式启动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连一盏路灯也没有,晚上散步望着漆黑的园区,***大的愿望就是“让这里灯火通明”。
转眼5年时间过去了,如今的零号湾每晚都是灯火通明、一片火热,变成了张志刚当年想象的模样。
如今的零号湾已成为上海南部的科创明珠,在闵行区的牵头下,产业园区、高校院所、市属国企强强联手,零号湾整体规划已达17平方公里,比张志刚想象的更具规模、更具实力,医学创新和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核心产业蓬勃发展。
单以张志刚起步的“小零号湾”特色园区来说,就孵化了超过630个企业,有很多已经成长为各领域潜力无限的“隐形***”和“小巨人”企业。
完备的创新服务、活跃的创业生态是零号湾成功的秘诀。 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未必就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更何况,从零开始的创业往往是“九死一生”,再好的思路和点子,如果不能闯过产品化、市场化的层层阻碍,也只能“束之高阁”“养在深闺”。
创新和创业要齐头并进、融为一体,就需要熟悉市场的机构“扶上马、送一程”。与高校零距离的特殊地理优势、相对成熟的孵化体系,让零号湾成为许多科技成果冲出“象牙塔”、成功实现转化的首站。
上海交大生物医药工程***研究员顾力栩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是较早把影像分析技术引入国内,并实验于临床的学者。通过零号湾,顾力栩在岗创立了精劢医疗,把医学影像分析和医用机器人结合起来,用于引导临床手术,把创新成果变成了真正为市场所接受的产品,使手术过程更加智能、精准、安全。 这样的例子在零号湾比比皆是,很多像顾力栩这样原来有技术、没渠道的高校教师找到了成果转化、“纸变钱”的路径,实现了保留学者身份和创业的兼得。正如张志刚所说,自己就是要“用一个人的离岗创业,换来更多老师不用离岗也能创业”。
零号湾的崛起吸引了包括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等很多世界知名学者团队入驻,也让很多人的创业梦想有了新的安放之地。飒智智能科技的创始人张建政,2017年从上市公司离职来零号湾创业,从事机器人制造。张建政说,临近校园带来充分的人才,高校实验室的开放,孵化器团队的国际视野、专业水平,帮助企业实现了快速成长。
张建政感受***深的是,在零号湾公司的强烈建议和大力支持下,公司在疫情之前拿到了一笔贷款,正是这一极富前瞻性的决策,为疫情发生后公司研发市场急需的新型机器人、保证供货充足奠定了基础,目前公司的巡视巡点、消杀、送餐送药、测温等机器人畅销国内外,实现了化危为机、逆势发展。 5年间,零号湾成为了许多高校师生创业梦想的始发地,成为了许多初创企业扬帆起航的母港。5年间,与许多高校师生、初创企业一样,零号湾也实现了从“0”到“1”的完美突破,正朝着“1“到“100”的方向大步迈进。